新闻动态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
2023-01-19 00:16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教师职业概述:(一)观点:教师是通报和流传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 教师是教育者,基础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生长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泛起在学校之后。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陪同着私学的泛起而泛起,春秋战国的“士”堪称中国第一代教师群。3、专门化阶段:该阶段以专门造就教师机构的泛起为标志。最早的示范机构由法国1681年兰斯开办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我国最早泛起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其中的师范院为最早的师范教育。4、专业化阶段:1966年巴黎集会通过《关于教师职位的建议》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考核制度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二、教师的职业特色(特点):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详细: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教育教学运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治理者角色;5.家长署理人、怙恃&朋侪、知己角色;6.研究者&学习者角色★新课程提倡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显着、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焦点特征。
其内在包罗: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造就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发者、种种能力和努力个性的造就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
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教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门路前进,成为学生康健心理和康健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的前进。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历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举行反思,对泛起的问题举行探究,对积累的履历举行总结,最终形陋习律性的认识。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治理政策,这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革新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庞大性和缔造性 1. 庞大性。体现:(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学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工具的的差异性。 2. 缔造性。
体现:(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停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历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凭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接纳实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名词解释)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以用四个词归纳综合: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二)教师劳动的一连性和广延性 1. 一连性是指时间的一连性;2.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三)教师劳动的恒久性和间接性。
(四)…………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五)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全体性。四、教师劳动的价值包罗:社会价值和小我私家价值★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看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生长”是新课程的焦点理念。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2.看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资助、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罗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罗价值和做人。在此,引导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3.在看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生长和自我发展的焦点因素”。新课程很是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历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造就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互助。五、教师威信(一)观点: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
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应追求后者而非前者。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威信的结构:人格威信、学识……、情感……。(二)建设教师威信的途径 1. 造就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条件) 2. 造就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必须的心理品质) 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做学生的朋侪和知己。
★六、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 1. 观点: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 2. 内容: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焦点);(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3.(增强)师德建设的意义 (1)师德对于教师自身的生长与提高起保证和推行动用; (2)教师的道品德为对学生是直接的师范;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Ps: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最高条理。
2008.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本质……; 3.关爱学生——师德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生长的不竭动力。(二)知识素养(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简答题 1. 政治理论修养;2. 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3.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课本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5.富厚的实践知识。(三)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简答题 1. 语言表达能力;2. 教育教学能力;3. 组织治理能力; 4.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5. 运用教育机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6.科研能力;7.学习能力 8.创新能力;9.视察学生的能力;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四)职业心理康健 1. 高尚的师德。
包罗: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 愉悦的情感;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康健的人格。
七、教师的专业生长(一)观点: 教师专业生长,又称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训和治理制度,通过连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术,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历程。包罗:教师群体的专业生长&教师个体的专业生长(焦点)。
教师个体专业生长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又不成熟到成熟的生长历程,即由专业新手生长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历程。(二)内容:1. 专业理想的建设;2. 教师的专业人格;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4. 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5. 专业自我的形成;6.专业态度和念头的完善;(三)生长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三)教师专业的生长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或者: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动力);提高自主反思意识;举行教育研究;富厚专业知识)。 Ps:名词解释: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举行分析,提出革新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矫正或引起他人思考的文字。
(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国家&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保障:增强教师教育;制定执法法例;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小我私家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特点……简答题(一)学生是教育的工具(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生长的主体(体现: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缔造性); 2.学生可以举行自我教育)。
(三)学生是生长中的人。包罗三层寄义:1. 学生具有和成人差别的身心生长特点;2. 学生具有生长的庞大潜在可能性;3. 学生有生长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眷注的需要。★二、现代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简答题(一)学生是生长中的人,要用生长的看法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生长是有纪律的(“五性”);2. 学生具有庞大的生长潜能;3. 学生是处于生长历程中的人;4.学生的生长是全面的生长;(二)学生是奇特的人: 1. 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奇特性(奇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庞大的差异(三)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运动是学生获得生长的内在机智和内因。这体现在:a.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b. 学生是学习运动的主体c. 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3、学生是权责主体;(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来看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认可学生的权利主体职位,学校和教师要掩护学生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举行教育和治理的责任,一定要对学生权力有所制约。)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观点: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运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罗相互所处的职位、作用和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运动历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名词解释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看法,即教师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凯洛夫)和儿童中心论(代表:杜威&卢梭)。
二、师生关系的意义: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运动顺利举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是多种需要;三、内容……简答题(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1. 从教师与学生社会角色划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教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2. 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乐成的条件; 3. 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生长。(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侪式的友好资助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四、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看法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强大的人格气力是,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和生长(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是学生康健、和谐生长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详细: 1. 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2)教师向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3)教师的智慧; (4)教师的人格因素。
2. 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3. 情况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情况&课堂的组织情况★★(二)如何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叙述题A、教师方面: 1. 相识和研究学生。
包罗相识和研究学生小我私家、群体关系、学习生活情况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 尊重热爱学生,平等看待学生;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5. 发扬教育民主;6. 主动与学生相同,善于与学生来往;7. 正确的处置惩罚师生矛盾;8. 提高法制意识,掩护学生的正当权利;B、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C、情况方面: 增强校园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纯洁性★六、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叙述题 1. 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2.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详细体现。
(师生平等的要义在于明白学生) 3. 教学相长。寄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逾越教师。 4. 心理相容。
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历程中体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互助。
本文关键词:yb体育下载官网,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本文来源:yb体育下载官网-www.dzqzxs.com